第一次经过王家桥,是在去年冬天。百花开尽风萧水寒的季节,从双桂堂经漏米岩而来。龙溪河水在香笼寨前一个转身,荡悠悠敞开了心怀奔向下游。王家桥跨河而立,掩映在茂林修竹中,竟是“小桥婷婷水中立,一湾清水无穷碧”的景象。
IMG_1768.JPG
       王家桥是一座上百年的直桥,后来有了拱桥,就随王家桥,才叫出大王家桥、小王家桥来。梁平的地名,凡是“王家桥““田家坝””张家院子”的叫法,都是随了人的姓叫出来。像王姓人家出资修建的说法,虽没有文化内涵,却能因为名字直观的知道它的出处。 大王家桥是石桥,八个桥墩七个桥洞,高三米,长近二十米。桥面由三米长、一米宽、四十公分厚的条石砌成。大王家桥上游相隔不到百米,便是三孔拱桥小王家桥。虽说它岁数小,桥面却比大王家桥宽,小车可过,因此显得笨拙敦实。它们风格迥异,两厢对望,颇有花开两朵,各表一枝的味道。
       冬日阳光和暖,流水淙淙。桥下农妇一边打理蔬菜,一边唠着家常。黄狗一脸深遂的神情,站在主人身后望着一河欢流的河水,就算有水鸟从头上掠过,也一派淡定从容。
冬天的二桥_4166.JPG
IMG_8090.JPG
IMG_8092.JPG
IMG_8105.JPG
IMG_8071.JPG
IMG_0954.JPG
      滩头那圆的石碓窝儿,是冰臼,古代冰川融化,冰块碎屑反复冲击形成的。冰臼存着积水,被日头照射久了,飘浮着不新鲜的发窖一样的泡沫。方形的一串石槽就是人为的了,该是某个时候安放跳蹬石打成的。现在裸露在河床上,也有了岁月的痕迹。 河上,闹腾得最欢的莫过于一群旁若无人的鸭子,三三两两沉浮在逆流之上忙着吃鱼虾,一头扎进水里,只露出肥硕的身躯,还不停地抖索着鸭屁股的样子,让人哑然失笑、忍俊不禁。吃饱喝足后,又赶场一样雀跃在浅水滩头,振翅欲飞的沐浴,得意忘形的大叫。
       它们成天享受着王家桥的富足生活,早上从容地横穿公路,下道、下坡、下河去,就像去“伙食团”一样方便。见黑就象孩子们放学一样井然有序,列队上岸,上坡、上道、回家去。看岸边绿树成荫,水中波光粼粼,桥下鸭子成群,桥头鸡鸣犬吠,如此上好的一幅鱼米之乡、世外桃源的画卷,让人沉浸其中,乐不思归。
       来路看到土厚垄深的地里,横平竖直的排着土窝,心下好奇却无人答疑解惑。这时看到地里有人干活,就追着人家问这是干什么的呢?肯定不是打蜂窝煤......我把老乡逗笑了,他说和林是出姜的地方,差不多家家户户都有种姜。这是姜窝,这是抱钳(打洞的工具),等翻春了就可以催芽种姜了。我也像带了挖锄一样继续问为什么打这么深的洞啊,他也耐心的讲来我听。说40公分的洞不仅能保护嫩芽,还能保证根茎的生长高度。一亩地足有8500个洞,这一天要打好几百个洞呢。时近饭点,老乡随手取下手套扣在抱钳的手柄上,竟像一对翅膀,看得人心情舒畅。
       王家桥岸边,隔三岔五就有竹排隔水伸出岸去,我还以为是鸭棚或晾木柴用的。哈哈~等到了夏天,姜成熟的时候,往河边一走,才发现原来是洗姜沥水的竹排呢。
IMG_4895.JPG
IMG_5205.JPG
IMG_5043.JPG
IMG_5065.JPG
IMG_5202.JPG
IMG_5235.JPG
       真到了夏天,一次暴雨过后,洪水横流,漫过了二桥。行人望洋兴叹过后,只得绕道而行。
       等下午,大王家桥好不容易露出水面,也只限于桥面。看有人过河,我也稳住心神站在大王家桥上,看满当当一河水向我冲来,湍急得让人压抑。奔流的洪水带着风声撞击着桥洞,发出“嘭嘭”地声音,那种激荡的阵势,让人忍不住心生畏惧。
       小王家桥还埋没在水里,洪水从桥面经过,去势更急。桥头的地方就水放着鱼篓,有成人膝头那么高。岸边两起扳鱼的各守一方阵地,呼喝之声传来,让我忍不住过去看看热闹。桥头扳筝的老汉满头的白发却精神灼烁,黝黑的脸膛、健硕的手臂,无不显示着劳动者的康健。”鱼卖吗?“我一边问一边拎起鱼篓看看收获如何。他抱歉的笑了,露出整齐的白牙。“不多呢,只够各人晚上下酒”,说着又开始起网了。这次拉个空网起来,让他很是尴尬,我想可能是过于频繁的起网吧。
       当我准备离开的时候,大王家桥上又遇热心人,带着半大的孩子清理那些挡挂水草垃圾的竹棍木柴,让人感觉到言传身教的美德,不得不再生感叹:“原来,山好水好人更好!“  
IMG_3090.JPG
IMG_5294.JPG
IMG_9515.JPG
IMG_9519.JPG
IMG_9520.JPG
IMG_8136.JPG
IMG_7282.JPG
0.jpg
登录梁平信息网客户端,分享美好心情
10人点赞
阅读全文  

阅读 4823   评论 13

精选留言
写留言
精彩推荐
打开梁平信息网,查看更多精彩内容
提示信息

Ps:啊哦~只能在客户端里面玩哦~

提示信息